时间:2022-12-08 22:29:03 | 浏览:639
本报记者 钟楚涵 蒋政 上海报道
今年以来,二级市场培育钻石板块曾有过很大热度,这也一度引发了市场对于培育钻石行业的关注和探讨。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与天然钻石产业不同的是,培育钻石产业约有一半的产能来自中国。同时,中国又是全世界第二大的钻石消费国。
在此背景下,我国企业在培育钻石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前景。
在零售端,近年来Light Mark小白光等培育钻石新品牌创立并快速崛起。同时,曼卡龙、潮宏基等传统珠宝零售企业也进入了培育钻石领域。
在行业增长的情况下,培育钻石行业打造品牌的空间巨大。
培育钻石面临的机遇
在二级市场热度的背后,培育钻石产业引发了大众关注。在市场增速方面,根据贝恩咨询数据,2017~2020年,全球培育钻石产量复合增速达68.7%。
根据百度百科定义,培育钻石指在实验室或工厂里通过一定的技术与工艺流程制造出来的,与天然钻石的外观、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完全相同的晶体。
《钻石观察》创始人朱光宇向记者指出,对比天然钻石,我国企业在培育钻石行业更有机会。“在天然钻石的产业中,上游基本上都不在国内。大部分产品都是印度加工完之后,我们再去买货。另外,由于天然钻石的毛坯产品价格比较高,这导致中游加工环节的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把压力加到下游零售环节,因此销售天然钻石的利润越来越薄。”
“在培育钻石的上游生产方面,我国的产能约占50%。中游的加工大部分还是在印度。在培育钻石的下游,中国是全球的第二大市场。因此综合来看,我认为,在中国我们可以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把握整体行业的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朱光宇表示。
在产能方面,Light Mark小白光联合创始人刘韧向记者指出:“培育钻石行业目前有两种技术流派,一种是高温高压法,另一种是CVD培育钻石。在高温高压法技术流派方面,中国在整个高温高压的产能里面可以贡献90%以上。在CVD培育钻石方面,北美、英国、印度、中国都可以做。以上两种流派相加的话,中国可以贡献行业50%以上的产能。而在消费端,中国是全世界第二大的钻石消费国。因此,目前来讲培育钻石确实是一个能够内循环的好机会,同时可能也会在海外成为中国之光。中国培育钻石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好。”
记者注意到,在二级市场的热度之下,今年以来力量钻石、四方达等培育钻石行业上市公司都公告加速扩产。
对此,艾媒咨询CEO张毅向记者表示:“培育钻石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去合成钻石,对比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二者在品质以及用户的感官认知上差异不大。目前钻石在饰品消费的占比其实还是较低,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于更高生活质量的追求,钻石产品/饰品的空间非常大,这也是培育钻石企业加大力度去研发生产并且引起资本市场高度关注的原因之一。在技术上,目前培育钻石的技术难度已经逐步被克服,在研发、生产端没有大的问题。”
零售端空间大
在零售端,一些培育钻石新品牌创立并且快速进入消费者视野,且获得了资本的投资。天眼查信息显示,2020~2021年末,成立于2020年的Light Mark小白光完成两轮融资,最近一轮融资金额高达1.3亿元;2022年8月,成立于2021年的品牌ANOTA获得梅花创投投资。Light Mark小白光主打“克拉自由”的品牌策略,目前在全国已经开设了17家门店。未来Light Mark小白光计划成为一个培育钻石领域综合性的品牌。
除了新品牌之外,部分传统珠宝企业也在布局培育钻石业务。2021年8月,豫园股份推出培育钻石品牌LUSANT露璨;2022年,曼卡龙成立培育钻石品牌慕璨OWN SHINE;2022年8月,力量钻石公告与潮宏基合作创建并运营培育钻石饰品品牌。
与昂贵的天然钻石相比,培育钻石的价格要低不少。根据万联证券在今年8月份的研报中制作的“不同克拉钻石零售价格”图表,1克拉、1.5克拉、2克拉天然钻石价格分别为6720美元、17320美元、32450美元,而1克拉、1.5克拉、2克拉培育钻石价格分别为1680美元、3190美元、6010美元。
一直以来,消费者对于培育钻石的接受度受到争议。对此,刘韧表示:“2018年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修改了钻石的定义,将培育钻石也归类为钻石。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都是真的钻石,这扫清了消费者很多的疑惑。记得此前曾经做过一个产品首发的全球直播,当时网友90%的问题集中在钻石有没有证书?而当消费者了解到培育钻石也是真钻石,并且是有GIA、NGTC、IGI等证书的时候,他们就安心很多。”
对于培育钻石的消费者需求,刘韧分析道:“在社交价值层面,这一代年轻消费者成长于短视频和小红书的图片时代里,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不喜欢选择小的、暗淡的东西。在体验层面,当花同样的预算得到的是很小的天然钻石与花同样的预算得到的是很大、让人感觉很夺目的培育钻石时,就会有人去选择培育钻石。另外,我认为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不是对立的,只是给消费者的两个选择。”
基于对Light Mark小白光消费者的观察,刘韧注意到:“约有一半的消费者购买培育钻石是用于结婚场景,另一半的消费者购买则是用于自我佩戴的需求。在消费贡献的营收方面,用于结婚需求的产品贡献的营收更大,因为婚戒都喜欢买大的,所以客单价贵。但是饰品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对于目前的终端零售市场,朱光宇指出:“目前下游零售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市场上有做品牌的零售公司,也有在线上或者其他渠道用低价吸引消费者的小商家。相比而言,品牌化运营的公司品牌建设越好,企业的利润率就越高,毛利率达到50%~60%也是非常正常的,而用低价吸引客户的小商家之间的内卷就非常厉害。”
刘韧也指出品牌化的重要性,他表示:“珠宝是一个仪式感和情感性的东西,并不能仅仅通过原材料的价值来衡量。我认为品牌可以通过设计、科技以及一些专利来满足和消费者互换的部分价值。实际上,很多中国品牌可能不太在乎这些东西,还是停留在原始的价值交换。”
在刘韧看来,中国珠宝品牌的发展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们老一辈的消费者会去购买一些香港珠宝知名品牌。第二个阶段,中国珠宝品牌崛起,但是一些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品牌还是在模仿香港品牌。到了第三个阶段,一些品牌不再愿意模仿,而是有了自己的想法,比如DR等,开始主打情感价值。我认为目前已经到了第四个阶段,即个性平等、年轻潮酷更能满足目前的消费者。”
朱光宇指出:“有的企业在终端做品牌时,还是用成本思路去考虑问题,他们希望以相对低价去获取市场的份额,这样的策略会让企业进入非常内卷的市场。如果企业重点打造的是品牌形象、品牌氛围以及对于消费者的品牌黏滞度,这样的思路就会让企业很难进入内卷的红海市场。”
8月17日晚间收评,今天属于赚指数不赚钱的一天,A股三大指数早盘探底回升,午后在金融、酿酒等板块的带动下强势拉升,沪指一度逼近3300点,深成指涨约1%,创业板指涨超15%,个股涨跌五五开,赚钱效应较昨天略有下降,高景气赛道集体拉升的时候,题材股承压也是正常现象,等指数搭好台子,该上的自然就上了。
皇氏集团公布多项光伏开发合作协议,其中,公司与安徽省阜阳经开区拟签订关于由公司投建牧光互补万头奶牛牧场、乳制品深加工厂项目及子公司参与投建年产20GWTopcon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确实也是,比如前天市场还在思考中阿问题的后续,昨天就开始琢磨光伏细分领域机会,晚上开始科普胶膜,poe胶膜,然后今天又开始挖掘vr,Ar,晚上估计那啥防眩晕技术又要开始科普。市场轮动快速,持续力差劲,然后资金寻找不到大的机会就开始在赛道的细分领域里越挖越细。
8月17日,受培育钻石渗透率快速提升消息影响,A股培育钻石板块持续走强,板块指数大涨逾3%,创历史新高,成为今日市场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亚振家居涨停分析:培育钻石培育钻石渗透率快速提升,钻石概念股持续走强公司投资亚振钻石,并持有60%股权(南通金象半导体40%),截止2022年4月,公司投资比例调整为30%。
今年上半年,PPI和CPI分别累计同比增长77%和17%,二者增速差值为60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占固投总额约1/4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4%,为1999年以来同期首次负增长;由于新冠疫情多次反复,服务业尤其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文化娱乐等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持续受到影响,加之教培“双减”、平台经济整顿、房地产调控等监管原因,结构性失业问题恐不容小觑。
澎湃新闻记者侯嘉成国家统计局将于8月15日10时公布7月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数据。同时,从8月起,在保交楼措施的积极维护下,房企现金流压力的扰动将逐步下降。
以下是投资作业本(微信ID:touzizuoyeben)整理的精华内容,分享给大家:消费板块投资逻辑:四大关键词问:您认为下半年的消费板块是否有投资机会呢?第四个和第三个的关键词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因为中国消费的潜力还是很大的,尽管可能从短期经营情况出发,很多公司或者很多行业受疫情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伴随着股价的调整和性价比的出现,实际上它的长期投资价值还是比较明显的。
2022全球酒业集团第十名是嘉士伯集团,品牌价值75亿美元。全球酒业集团第九名是百加得,品牌价值91亿美元。保乐力加排在全球酒业集团第七名,品牌价值112亿美元。全球酒业集团第六名是朝日,品牌价值133亿美元。
茅台迎宾酒是茅台入门级别的酱香型白酒,定位是让百姓都能喝得起的茅台口粮酒。1、怎么说茅台迎宾酒也是茅台酒厂的嫡系纯粮酒,大品牌,入门级别的迎宾酒虽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但也符合入门酱香酒的特征。2、如果选一个酱酒的口粮酒,对于差不多200价格的迎宾酒除了茅台的牌子,酒体上真的没有任何的性价比,还不如选择同属性的习酒银质,潭酒的金酱等等一系列产品。
看销量——上半年,全国黄金消费量47682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284%。中国黄金协会分析,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影响,叠加上年度形成的高基数,黄金首饰消费量出现明显下滑;上半年,黄金现货成交量企稳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