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08 21:39:01 | 浏览:76
钻石观察
独立观察,及时分享
自疫情爆发以来,国际钻石市场陆续出现了几个明显的变化:
行业下游(零售)先抑后扬,直接影响了行业的中游(加工业)和上游(矿业);
后疫情时代的市场发展迅速,帮助中游和下游清理了库存,并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
在供不应求的作用下,毛坯钻、成品钻价格纷纷上升,并超过了疫情之前的水平。
尤其是毛坯钻的价格,猛涨数次之后,让中游(以及整个供应链)都出现了一些担忧的情绪。
我们来看几张很有代表性的图。
图一:保罗·金尼斯基(Paul Zimnisky)统计的近一年来毛坯钻价格指数变化。
图源:Paul Zimnisky
图二:保罗·金尼斯基(Paul Zimnisky)统计的2008-2021年毛坯钻价格指数变化。
图源:Paul Zimnisky
图三:戴比尔斯(De Beers)2020-今的16次看货会销售额变化。
图源:戴比尔斯
埃罗莎(Alrosa)的曲线状态和戴比尔斯的近似,这两个超级巨头对于市场的判断是有默契感的。
之前我们说过,如果把整条供应链看作一根鞭子的话,那么下游市场就是这根鞭子的控制端。通过下游市场的“甩动”,引起整条鞭子的“波动”,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牛鞭效应”。
图源:百度百科
对于钻石行业而言,在戴比尔斯失去垄断地位之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零售端是唯一可以引起“鞭子波动”的因素。所以无论是戴比尔斯还是其他大型企业,从一开始就很注重对下游市场的影响,这也是“Building Forever”战略的起因。
不过凡事无绝对。在少数情况下,鞭子的另一端——上游也可以担当起“执鞭”的角色,虽然那并非真正的“执鞭”,而是“主动调控”。
Rapaport前两天发布了一条挺有意思的消息:俄罗斯国家贵金属及宝石库(即大名鼎鼎的Gokhran)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强力输出,让毛坯钻价格指数出现了下跌。尤其是二级市场上,毛坯钻的价格在最近一个月内下降了5%。
我们可以放大看一下上面图1的曲线末端变化。这个指数的构成因素是很复杂的,代表了相当客观的市场变化。
为什么Gokhran要向市场强力输出毛坯钻呢?里面有两个原因:
埃罗莎(Alrosa)的库存真的不够用了,而且年底将至,一旦断货,损失是很大的;
中游(加工业)对于毛坯钻价格的抱怨声越来越大,尤其在二级市场,加价率达到了10%(甚至有少部分逼近20%)。假如中游失去了利润空间,那很可能会引起整根链条的停滞。
所以之前我在讲述“超级周期”的文章中曾经说过,俄罗斯国库Gokhran就像是一个“调节池”,在协助调节市场的供求。
(扩展阅读:钻石行业的“超级周期” )
这就是“执鞭者”移形换位的体现,虽然只是调节,并且未必长期,但能起到很重要的缓冲作用。
未来的钻石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埃罗莎(Alrosa)已经明确表态: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钻石市场将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毛坯钻的年供应量将维持在1.2亿克拉左右,并且这是一种“新常态”。
这算是比较理智和客观的看法,里面有三个原因:
经历了疫情之后,加上经济刺激政策,下游(终端)的需求的确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保持旺盛(常规淡季属于正常波动);
上游(矿企)确实在短期内供不上太多货,毕竟阿盖尔矿已关闭,全球1/5的供应已经丢掉了。小矿基本微不足道,即使是重启类如艾伦德尔(Ellendale)这样的老矿,每年几百万克拉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埃罗莎已经表示要再增产5%,达到3300万克拉/年的规模了,但埃罗莎也只占了全球的30%而已。戴比尔斯从产量上讲还不及埃罗莎。
中游的库存并没有明显的堆积(参考“超级周期”那两篇文章),所以逢旺季大量吸货的势头看上去不会减弱。
不过还有两个不可知的变量:
疫情能否大范围得到控制?
Gokhran能否保持大量输出?
没人知道。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毛坯钻价格经历调整之后,上涨的可能性依旧很大。至于(天然)成品钻在终端的价格么,在供应短缺、品牌效应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要下降基本不太可能了。至于有人说培育钻石的扩张会引起天然钻石的降价,这在我看来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独立观察,及时分享
钻石观察
Diamond Spect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