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8月15日从唐山遵化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获悉,20件由御用江宁(南京)织造制作的清朝皇家纺织品已修复成功,其中包括慈禧陵、容妃(香妃)墓地宫出土的珍贵文物和传世珍品。修复项目自2014年启动,历时5年,至2019年完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8月15日从唐山遵化清东陵文物管理处获悉,20件由御用江宁(南京)织造制作的清朝皇家纺织品已修复成功,其中包括慈禧陵、容妃(香妃)墓地宫出土的珍贵文物和传世珍品。修复项目自2014年启动,历时5年,至2019年完成。
慈禧雪青缎平金绣团寿女夹袍(修复前)
慈禧雪青缎平金绣团寿女夹袍(修复后)
据介绍,2014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委托中国丝绸博物馆启动了馆藏纺织品修复保护项目。20件文物均出自清朝御用江宁织造,材料精良、图案精美、工艺高超,具有重要的文化和艺术价值。特别是慈禧地宫出土的陀罗尼经被、佛字女龙袍、荷花褥等,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纺织技艺,深刻反映了皇家丧葬习俗的特点。
慈禧串珠彩绣荷花元宝底鞋(修复前)
慈禧串珠彩绣荷花元宝底鞋(修复后)
修复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丝绸博物馆按照“修旧如旧”和“最小程度干预、最大程度保护”原则,多次聘请专家论证修复方案,组织专业工匠精心手工修补,使文物重新焕发了原有的风采。
慈禧陀罗尼经被(修复前)
工作人员修复慈禧陀罗尼经被
陀罗尼经被由慈禧陵地宫出土,原本覆盖在慈禧身上。经被宽275厘米,长288厘米,边框有内外四重,装饰“万福万寿”吉祥图案,中心绣有喇嘛塔和汉字经文,文字多达25000多个。修复前,陀罗尼经被因托裱不当导致褶皱变形,有局部残缺、破损现象。修复人员在修复时小心地将经被托裱物揭除,清理杂质,调整经纬线,纠正局部变形,并选用与经被厚度相近的素绉缎作为背衬材料,放在经被下面,经被上面覆绉丝纱,采用铺针与跑针两种针法,将背衬、经被、绉丝纱三层进行絎缝,加固和保护经被。
慈禧黄江绸绣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龙袍(修复前)
慈禧黄江绸绣五彩五蝠平金佛字女龙袍(修复后)
佛字女龙袍是慈禧下葬时穿在最外层的服饰。龙袍精心织绣了皇帝专用的十二章图案和蝙蝠、龙纹、海水江崖等图案,特别加绣了31个“佛”字,反映出慈禧太后高贵的身份和信佛的心理。据介绍,龙袍修复前残破严重,丝线断裂、金箔脱落、局部残缺。修复人员将面料与衬里分离,分别进行修复。采用背衬加固的方式,选用与原文物风格相近的现代织物作为背衬材料。主体面料及马蹄袖部分进行全衬垫,衬里对破损局部进行衬垫。根据部位及破损情况,使用铺针、鱼骨针等针法,将文物与背衬缝合,最大程度恢复其形制。
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2000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图片均由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提供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通讯员 方国华
编辑:蔡文清
流程编辑 邰绍峰